Bwin必赢主页

437必赢会员中心
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"一布一染承千年,向美而行启新章"——《大学美育》结课成果展(一)圆满收官
发布日期:2025-04-12    访问量:

一、活动概况

4月9日,437必赢会员中心联动非遗传承力量,在教学楼大厅成功举办“布里生花”:《大学美育》教学实践系列活动(一)暨结课展。90名学生(服装2401班、药剂2401、2402班)在古法蓝染传承人崔静团队与主讲教师余敏捷、刘荣荣指导下,历时5小时共创扎染作品160余件,吸引全校众多师生现场体验,蓝白交错的染艺长廊成为校园文化新地标。

二、活动亮点

本次活动创新美育教学模式,通过“沉浸式体验+项目式学习”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。

1.非遗赋能课堂

课程主讲教师余敏捷、刘荣荣创新融合《大学美育》理论教学与非遗实践,特邀崔静老师团队全程指导,实现“古法蓝染技艺+现代设计美学”跨界碰撞。老师们现场演示古法浸取蓝靛的流程,解读“青出于蓝”不仅是色彩科学的突破,更象征着文明传承中“后浪推前浪”的永恒规律。学生们在掌握绞缬(扎结防染)、蜡缬(蜡防染色)等传统技法的同时,深刻理解到:正如靛青超越蓝草的色彩表现力,当代青年对非遗的传承不应局限于技艺复刻,更要在传统基色上晕染时代新章。这种将典籍智慧与工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让千年技艺的文化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。

2. 跨学科共创实践

服装设计与药剂专业学子首次联合创作,通过扎结、浸染等工艺,将科学思维注入艺术表达,诞生纹样各异的等创意作品在实践教学中,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经典扎染纹样的空间构成规律——从云南白族的蝴蝶纹“以点带面”布局,到四川自贡的几何纹“对称式分割”,解析扎结密度、留白比例与最终图案的映射关系,帮助学生建立“三维扎结——二维呈现”的空间转化思维,学生作品原创率达100%。

3.沉浸式美育塑行

这种浸润式的价值塑造,让“文化认同”从认知层面的“知道”升华为情感层面的“认同”,最终转化为行动层面的“传承”他们切实感受到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通过双手延续到未来的活态文化。

三、活动反响

活动首秀即赢得满堂彩,参与师生对最终呈现作品的满意度高达100%,收获如潮好评。

药剂2401班的王宇峰同学表示:“没想到药剂专业的我,竟能设计出星空纹样的扎染,美育课程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,同时也提升了我的创新思维模式,该课程令我受益匪浅!”

非遗传承人崔静老师表示:“年轻学子对传统工艺的创意解读,让我们看到非遗活态传承的无限可能。”

体验者代表行政2201班的王佳乐同学表示:“很开心能接触非遗扎染工艺,本次活动我也做出了令我非常满意的作品,希望服装学院能够多举办类似活动。”

四、成果展示

五、活动总结

"一布一染启新章"美育实践以扎染非遗为媒,获多位校领导全程支持。黄校长带领团队亲历方巾制作,并在总结中强调:"将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美育体系,是培根铸魂的关键路径。"活动通过"领导引领-教师深耕-学生践行"三维联动,创新构建沉浸式育人场域:校领导锚定方向,教师团队打造非遗工坊精品课程,学子在蓝白经纬间解码典籍美学,亲手完成的作品成为"以文化人"的生动载体。

这场实践突破了传统课堂边界,师生在扎染创作中实现三重蜕变——指尖技艺激活文化基因,艺术实践涵养高尚情操,集体共创重塑校园文化生态。当千年非遗通过青春视角焕发新生,不仅印证了"三位一体"育人模式的有效性,更以可见可触的美育成果提升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高度。我院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,持续深化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创新,让文化传承之根在校园沃土中愈发深植